上海市银行博物馆 文│王允庭
1969年版硬分币
中国人民银行成立以来,共发行了五套人民币纸质货币,除第四和第五套尚在流通外,前三套早已退出流通领域而进入到收藏市场。而从第二套人民币开始,配合纸币的发行, 我国开始发行流通硬币,至今共发行了四组,分别是:第一组硬币俗称“硬分币”;以后几组根据壹元币图案命名,第二组俗称“长城币”;第三组俗称“牡丹币”;第四组俗称“菊花币”。
我国铸造金属币自1955年始,第一组材质为铝镁合金,面值有壹分、贰分、伍分3种,1957年12月1日起正式发行,与同额纸币等值流通。这一组硬币虽然因面额小而不起眼,但在人民币发行史上却也因几个“之最”而载入史册:
首先这是铸造年代最久、流通使用最长的一组硬币。从1957年12月1日投放市场,已使用了50多年,至今还坚守在岗位上继续为人民大众服务。
其次是版式最多的一组硬币。相比第二组“长城币”的7种版别,第三组“牡丹币”的12种版别而言,这组硬币因还在继续生产,因此品种版式也最多最为丰富,截至2010年壹分币有34种,贰分币有24种,伍分币有16种。
1969年版硬分币一分币
再次是唯一入选歌曲的一组硬辅币。“我在马路边捡到一分钱,交到人民警察叔叔手里边……”这首脍炙人口的儿歌大家一定都很熟悉,由著名音乐家潘振声创作的《一分钱》歌曲,灵感即来自于人民教师桌上装着学生捡到上缴分币的小木盒,遂创作岀广为流传的经典歌曲,在那全民学习雷锋的年代,虽短短几句歌词却迅速唱响了整个中国,并录制了唱片上了荧屏,至今还成为一些人手机的彩铃声。
这组硬分币虽极其普通,但也不乏难得一见的稀罕品,最为著名的是“五大天王”,即1979年伍分,1980年贰分、伍分,1981年壹分、伍分,整套已高达数千元。
第一组硬分币正面图案为国徽、上书“ 中華人民共和國”七字,用国名而不用行,名这是前三组金属硬币的共同特征,直至第四组菊花系列始,名称方改为“中国人民银行”行名;背面为麦穗、面额、年号,有边齿。这一组硬分币图案经久未变,但在十年动乱时期,小小的硬分币也经历了一场“文化革命”,出现了极具时代特征的试铸样币,后因种种原因而未被采用。笔者曾看到过五套,分别是1969年3套,1975年2套,分述如下。
1969年版硬分币
第一套1969年版面值1分、2分、5分,全套三枚,铝质,直径分别是21、23、27毫米。正面图案采用不同时期的毛泽东半身像,分别是年轻时戴八角帽的红军装饰像,晚年时的标准像,晚年戴军帽着军装半身侧面像。围绕半身像镌有一圈“ 伟大的导师 伟大的领袖 伟大的统帅 伟大的舵手 毛主席万岁”文字。
背面图案:壹分币为遵义会议遗址、贰分币延安宝塔山、伍分币为北京天安门, 此图案象征中国革命的三个重要转折点。图案上方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名,下方为并列的年代“1969”和面值“Χ分”,此处面值的阿拉伯数字用比年代大二号的字体,便于使用时辨认。壹分币为光边,贰分币光边刻有拼音“ZHONG HUAREN MIN GONG HE GUO”,伍分币光边刻的是“大海航行靠舵手 干革命靠毛泽东思想”。此套试铸样币品相一流,保存完好,处处洋溢着浓厚的时代气息,是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亦是不可多得的“文革”文物。
1969年版硬分币五分币
第二套1969年版面值1分、2分、5分,全套三枚,铝质。正面图案与常见的正式流通币一样,中间为国徽,上方是仿宋体“中华人民共和国”七字,下方是年份“1969”。背面图案壹分为湖南湘潭毛泽东故居、贰分为延安宝塔山、伍分为北京天安门,背饰有放光芒状线条,图案下为阿拉伯数字面值。整套铸币雕工精湛,与正式流通币不同的是边未打齿,在光边上铸有图案或文字,壹分币铸的是满圈五角星“☆”,贰分币边铸的是“兵民是胜利之本”文字和“☆”,5分币边铸的是“用毛泽东思想统率一切”文字和“☆”,边轮文字与☆均为阴刻。此套罕见的人民币试铸样币,也是极为珍稀的文革时期历史文物,现藏于银行博物馆。
1969年版硬分币二分币
第三套1969年版面值1分、5分、5分共三枚,铝制,均为光边,直径分别为21、25、25毫米。其中壹分币正面图案为毛泽东晚年时期标准像,像的周围同第一套一样,也用“四个伟大”文字;背面是一艘航行在大海上的军舰,和写有“大海航行靠舵手”(林彪题字)文字的旗帜。伍分币有二枚,一枚正面图案为毛泽东青年时代侧面像,和毛体书写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名;背面图案是一艘木质小船,背有数面旗帜,正中一面镌有党徽,显然这是中共“一大”召开地——南湖游船,下方的波浪中是“伍分”面值和“1969”年代。
另一枚正面为戴八角帽毛泽东头像,国名“中华人民共和国”亦为毛体;背面图案为遵义会议遗址,下方是“伍分”面值和“1969”年代。严格的讲此三枚不成套,其一是缺少一枚贰分币,其二是此三枚设计风格不同,如背面面值“ 伍分”用的是中文大写,而“1分”则采用阿拉伯数字,显然应分属不同的组合。该三枚分币在2001年中国嘉德秋拍时25万流标,后被上海Z先生22万购入。
1975年版硬分币
第四套1975年版面值1分、2分、5分,全套三枚,铝质,齿边与直径不详。正面图案与流通硬分币相同,“中华人民共和国”七字采用简体而非繁体仿宋体。背面图案:壹分币为水力发电站与稻穗,贰分币为化工厂与棉花,伍分币为胶轮拖拉机与麦穗。面值“壹分”、“贰分”、“伍分”设计在图案中央位置,在中文大写面值上方即农作物中间嵌入阿拉伯数字面值。此套分币主题不够鲜明,铸造亦不够精细,2003年中国嘉德拍卖会上7万元流拍,从此再也没有见此踪影。
1975年版硬分币
第五套1975年版面值1分、2分、5分,全套三枚,铝质,齿边,直径分别是17、21、24毫米。正面中央图案均为天安门、图案上方是仿宋体“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名,下方是面值和麦穗齿轮图。背面图案:壹分币是少年儿童手拿水壶为小树苗浇水图,贰分币是身背步枪英姿飒爽的女民兵手握镰刀割稻图,伍分币是炼钢工人手持钢钎炼钢图,图案的右下方是阿拉伯数字的金额,左上方是用拼音字母书写的面值。此套铝辅币设计主题明确,具有鲜明的时代气息,铸工极为精美,充分反映岀文革后期我国的铸币技术水平,在2010年北京诚轩拍卖会上被一买家以145.6万的高价拍走。
综上所述,1969年的三套具有浓厚的“文革”气息,主题突出伟大领袖和革命的几个阶段。1975年初邓小平再次出山,以整顿经济促生产为抓手,这从1975年版的分币设计稿中也能略知一二。以上五套均为未发行的人民币试铸硬分币样币,具有较大的收藏和历史价值,加上试铸样币原本稀少,使其身价倍增。
至于已完成设计并试铸样币后又为何弃之不用?有出于政治上的考虑,如第一套伍分币边齿和第三套壹分币背面主图因有林彪题词,在1970年林彪叛逃坠机身亡后弃之不用;有违背毛泽东一贯主张的原因,毛曾强调生前不同意用他头像用作货币图案,如第二套(包括第一、三套)因铸有领袖头像,尽管在个人崇拜至极点的“文革”时期,最终还是被审批部门否定。那么第四、五套未采用的原因呢?是图案不够简练过于繁杂?还是图案中的工农业生产和人物代表性不够?……一系列疑问使其增添了一份神秘色彩,也增加了人们对其探索研究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