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国内流通的纸钞,发行机构繁多,品种数量庞杂。除了国家银行发行和加盖各地名的货币外,还有各地方政府、地方政权、地方银行发行的货币,以及各地方商会、堂号等发行的杂钞和解放区发行的货币。这些五花八门的钞票在特定的历史时期互相流通、兑换,形成了中国近代金融史上的一大奇观。通过研究发现,这些钞票虽然发行机构、发行时间不同,但大都印有防伪暗记。这些暗记是设计、制作钞版时特意设置的隐蔽标记,作为一种防伪手段,是鉴别钞票真伪的重要依据。
1.保密性。制作者总是采取各种隐藏技巧设计暗记。如采用微雕技术将暗记做得极其微小,或将暗记与图案融为一体,刻意不引起人们注意。这种暗记无规律可循,隐藏在钞票的图案花纹中,看似随意而为,却经过精心设计。因为暗记的设置隐含了事物的真相,出于防伪的初衷,要使知道的人越少越好。如果出现伪钞,启用暗记即可辨明真伪,故暗记的保密性不言而喻。
2.公开性。钞票上设置暗记主要目的是防伪,钞票一经发行,暗记也就公开在每位经手人面前了。但是由于暗记设计巧妙,往往使人视而不见。要想发现某张钞票上的暗记,只有借助高倍放大镜耐心观察、寻找、研究才可能发现。
3.特殊性。钞票暗记是其本身具有的内在特征,与伪造货币所反映出的特征存在的差异,是真假钞之间的本质性的差异,两者之间的差异是做出真伪鉴定的根本依据。
4.可变性。钞票暗记的变化主要通过印钞纸张的厚薄,质地的光洁与粗糙,印制油墨的颗粒粗细、颜色变换,以及印钞机压力的大小变化,钞版的磨损、涨缩、裂纹、损坏、修补等特征反映出来。
5.稳定性。钞票暗记在钞版没有过度磨损,纸张、油墨质量稳定的情况下,具备充分的稳定性。当时国家银行所发行的钞票,是由技术先进的印钞厂家或由西方发达国家印钞厂印制,其印制质量恒定,暗记的稳定性必然得到充分保障。再如地方商号、堂号等发行的杂钞,因受发行量所限,一般是一次性印制;山东解放区的北海银行钞票,一般每年要换年号和图版,因此钞版在印制周期内的磨损是很微小的,所以钞票暗记的具象反映是相对稳定的。
中国银行加印“山东”10元券,民国7年版,美国钞票公司印。正面图案是山东曲阜孔庙大成殿,两侧分列面额“拾圆”。在图案左下角古松柏的下方,有一组英文字母暗记“A.B.N.Co”;在“凭票即付国币拾圆”的“拾”字上方的花符中,有一隐藏的英文字母暗记“Y”。
地方政府发行钞票上的暗记:山东省第五区2元流通券,民国27年版,山东第五区财政保管委员会发行。票面两边印有“完粮纳税、公私通用”及面额“贰圆”,下面印“民国二十七年印”。正面下方右侧隐藏着一个暗记“工”字,左侧一个暗记“文”字,这两个汉字既是暗记,又代表了“惠民勤工同文承印”厂家。背面蓝色,印有《山东省第五区流通券简章》和厂铭。简章第六项内容为:“本券印有暗记,如有伪造或涂改情事,依照刑律从重治罪”。
地方商会、堂号钞票暗记:地方商户、堂号、钱庄等非政府机构,其发行的土钞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暗记多为隐藏的汉字,字体较之要大一些。如经仔细观察,这些暗记用肉眼即可发现。郓邑北关鼓楼街路西“鼎丰”钱票,郓邑即山东郓城,面额“大钱伍千文”。正面上方图案为双龙戏珠,下部图案为海水江牙,两条龙身上各对称地隐藏两个暗记“中”字。此钱票未有印制厂铭,隐藏的暗记估计为济南西门里华中石印局印制该钱票时所设置。
解放区北海银行纸钞上的暗记
1988年,山东省金融学会《北海银行五十周年纪念文集》中刊载了当时印钞亲历者任志明《战斗在沂蒙山区的总行印钞厂》一文:“当时我们的票子是用一般的石印机和铅印机印制出来的,很容易被敌人伪造,因此发现了不少假票。为了便于识别,我们在印票子时除了做暗记外,就是充分发挥工人的智慧和技术,力求印出质量最好的票子。”
暗记“B”“H”
以上所举钞票暗记,仅为文字、数字、字母暗记,尚不包括点线暗记和图形暗记。钞票上的花符及边框图案均由点线构成,制版技师设计暗记时,往往利用点线的连断、疏密、长短、粗细进行暗记设置,较之文字暗记,局外人对这种点线暗记更加难以发现,其防伪能力更胜一筹。在部分暗记中,有表示印钞厂家的厂铭,有表示发钞银行的行名,还有表示在解放区印制地点的地名。这些新的发现增添了近代纸钞的文化内涵,拓展了钱币学研究的外延。深入发掘这些隐匿暗记,揭示其历史背景,必将不断丰富货币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