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汶川震源点莲花心沟,你才知道啥是恐惧的大地震
殷晓章 方成人 2017-08-11 15:10
汶川县映秀镇牛眠沟,原本是一条名不见经传的小山沟。牛眠沟又窄又深,长约三公里,沟壑两侧青山耸峙,巍巍主峰海拔2800多米。
震后,牛眠沟内的莲花心沟成为震源点后声名鹊起。现在,牛绵沟已被划为5·12地震遗址保护区。
以莲花心沟的瀑布为界,外边的核桃坪组和牛眠沟组属于映秀镇张家坪村,沟里边的山坡上则散居住着漩口镇蔡家杠村两个组的群众。
沿着一条小路进入牛眠沟内,目光所及之处令人震撼。牛眠沟外部被从莲花心沟倾泄的泥石流几乎填满,白茫茫一片。
莲花心沟旁是海拔1300多米的牛眠沟跌水崖,村民姚贵民说,以前跌水崖瀑布的落差是80米,震后成了20米。也就是说,地震后牛眠沟被从震源点喷而涌出的泥浆抬高了60米。
快到牛眠沟尽头堰塞湖时,跌水崖瀑布飞流而下,在它上面有一条狭长的小沟壑,这就是震源点“莲花心沟”。
沿着堰塞湖旁的这条陡峭山路,经过一个多小时的艰难攀爬,终于来到了震源点。
震源点位于莲花心沟的尽头,这里有从地下喷涌而出的大面积泥石,莲花心沟两旁被泥石冲刷过的痕迹清晰可见。
震前,姚贵民的家就居住在离震源点一坡之隔的山上。那天下午,他在房后的地里干活,转眼间黑云密布,空气异常沉闷。
突然,随着一声震耳欲聋的响声,旁边的莲花心沟尽头就像炸开了个洞,山摇地动,石头、泥浆往上喷,一直喷到对面的山上,场面非常恐怖。紧接着,一股刺鼻的气体和灰尘呛得人喘不过来。
从震源点迸射出的泥浆,从跌水崖处直接喷射到对面的山体上,在牛眠沟形成了一个宽约130余米,长约800余米的岩石堆积区,堆积区顶端由于泥石的阻隔形成了这个堰塞湖。
仅仅几秒左右,泥浆最远喷涌到牛眠沟沟口的岷江旁,摧毁了映秀岷江边的百花大桥,情形骇人。
莲花心沟山腰上住着王汉章和张术华两位老人,在震源点喷涌泥浆的瞬间,房屋与老人被裹进了崩塌的山体中,永远消失在了白茫茫的牛眠沟里。
震后,89人的蔡家杠村有16人遇难,张家坪村也有23人被夺走了生命。
姚贵民家的老房子是具有浓郁川西民居风格的穿斗木屋,如今,阳光依然洒在坐落在茂林修竹中的这座穿斗木屋上。只不过,“5.12”地震后,这座穿斗木屋面目全非,已成废墟。
以前,姚贵民一家在山上种植有十几亩猕猴桃,一年收入一万多元。随着这声闷响,成片的猕猴桃树被泥石流冲毁。
地震发生后,姚贵民经常带着一些专家去震源地。从专家口中,他知道了牛眠沟震源点的科普价值和旅游价值。
牛眠沟位于龙门山断裂带的一条正断层上,据四川省地质调查院袁宾华专家介绍:“地震时山体崩塌和地底喷出的固体物质超过300万方,并以每秒400米的速度横扫了牛眠沟2.5公里的范围,横扫过程仅有6秒。”
来自合河南安阳的李伟看到,牛眠沟入口处立有“5·12地震遗址保护区”等几块与震源点有关的宣传牌子,有卖小吃的商贩和穿梭不停的摩的师傅。
“牛眠沟震源点”标志牌上写道,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04秒,在映秀镇境西北方向约11公里处发生里氏8.0级地震,震源深度14公里。经地震监测仪器测定精确计算,地震发生时,从牛眠沟一处叫“莲花心”的地方爆发出来,其声震耳欲聋,岩石滚滚,这里是震源点。
地震发生半月后,映秀镇就在牛眠沟沟口的一块石头上写下“5.12震源点,牛眠沟”字样。为此,漩口镇蔡家杠村的群众和干部曾向映秀方面提出异议,宏观震中位于蔡家杠村何家山组的的莲花心沟,这里是地震释放能量最先到达地面的点,被专家确定为震源点。
后来,映秀镇政府在此立牌子时,在震源点介绍上写成了“宏观震中位于映秀镇百花大桥之上的牛眠沟口→莲花心→漩口镇的蔡家杠村。”
震后时间不长,映秀已经打出了“震中映秀”的牌子,而漩口镇对此则显得有点无奈。
映秀镇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干部也承认,震源地在漩口本没有悬念,而映秀这样做,是想今后通过“震中映秀”这个特殊的标签发展遗址旅游。
一个事实是,距震源点10公里左右的漩口镇,有近千人遇难。而距震源点仅两公的映秀受灾严重,小镇成了一片废墟,近万人死亡。“震中映秀”,正在创建国家5A级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