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军参加四川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灾一周年纪念封
四川绵阳(2009.5.13)-广州(5.21)挂号实寄封,贴特7《抗震救灾 众志成城》等邮票
中国青年报 2008-07-11
四川绵阳(2009.5.13)-广州(5.21)挂号实寄封,贴特7《抗震救灾 众志成城》等邮票
海军救灾物资急运灾区。
5月23日,海军紧急筹措的价值100多万元的塑料雨布等灾区急需物资运到绵竹汉旺灾区,这是海军运往灾区的第一批救灾物资,还将有大批物资陆续运达灾区。新华社记者 查春明 摄
海军陆战队猛虎旅奔赴四川汶川执行抗震救灾任务
李唐摄 5月16日,海军陆战队员在绵竹市汉旺运送遇难群众
中国青年报 2008-07-11
本报特约记者 徐锋 通讯员 钟魁润 唐忠平
照片:海军陆战队员正在疾速抢救伤员。李唐摄
曾经“依龙山作枕,据绵水为襟”的四川绵竹汉旺镇,现在已是满目疮痍。废墟上顽强矗立的一座钟楼,时针永远定格着那个悲情时刻——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
危难关头,人民海军奉命出兵,挥师巴蜀,与全国人民共渡时艰,与十万大军并肩作战,与灾区群众携手抗灾……废墟上,蓝色迷彩成为一种生命的色彩。
挥师巴蜀 万里海疆吹响抗震救灾集结号
汶川告急!北川告急!绵阳告急!德阳告急!
汶川地震发生当天下午,海军党委紧急召开常委会。随即,海军陆战队、海军航空兵、海军总医院等相关部队人员和装备紧急集结,待命出征。
中央军委委员、海军司令员吴胜利上将,海军政委胡彦林上将深情指示:人民养育了我们,该是我们回报人民的时候了。
13日上午,由54名医疗专家、技术和保障人员组成的海军首支医疗队,乘专机飞向四川,当夜冒雨抵达重灾区绵阳,成为第一批在抗震救灾特殊战场上冲锋陷阵的白衣战士。
次日,海军第二、第三支医疗队紧急飞赴灾区。在岷江边上,两支医疗队各抽10人组成突击队,向震中汶川开进。同日,由16名海军卫生防疫专业人员组成的防疫队也飞赴灾区。
海军装备战线的军代表,也在重灾区开通数百公里保障线,支援海军救灾部队。海军司、政、后、装机关靠前指挥,院校科研单位专家群体担当后援,海军广大官兵争献爱心,万里海疆众志成城。
山崩地裂,交通阻断,震中地区一度成为座座“孤岛”。里面的情况怎么样?损失有多惨重?一时谁也说不清。指挥抗震救灾的共和国总理温家宝手中拿的灾区遥感图,居然还是多年前的老图。
14日清晨,海军航空兵某飞行团遥感飞机中队两架“奖状”型遥感飞机飞往灾区,执行遥感拍摄任务。
“奖状”中队是一支英雄的空中团队,组建20多年来,先后参加过珠峰测量、98抗洪等重大保障任务,两次荣立集体三等功。
就在起飞前,2号飞机自动驾驶仪突现故障。机长王振海心急火燎找到团领导请战:“就是抱杆飞,也要飞到灾区去!”
“抱杆飞”决不是简单的三个字,它是起飞的最低标准,对飞行员技术和毅力是一次大考验,稍有不慎,就会机毁人亡。但抗震救灾刻不容缓,带伤战鹰强行起飞。
而此时,人民海军又一支精锐之师做好了出征准备。
12日午夜,南国滨城湛江,汶川地震的消息让海军陆战队某旅旅长陈昌锋辗转难眠。23时30分,作战值班参谋报告:“上级来电,了解我旅兵力部署情况。”
放下电话,陈昌锋的第一反应就是:该我们上了!他相信,关键时刻,上级一定会想到用这支钢铁部队。为此,他们早就准备好了。
14日13时,被誉为“海上蛟龙、陆地猛虎、空中雄鹰”的海军陆战队某旅集结兵力2750人,206台战车,分3个梯队,横跨广东、广西、贵州、四川、重庆等4省1市,风驰电掣般向灾区开进。
与此同时,海军指挥组连夜赶赴成都,代表海军首长向成都军区抗震救灾联合指挥部请战:“海军陆战队是一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特种部队,希望把最难、最险、最急、最重的任务交给海军陆战队!”
16日凌晨,海军陆战队的迷彩铁流比预定时间整整提前6个小时抵达重灾区德阳。路途之远、速度之快、全程之顺畅,均创我军特种兵摩托化机动之先例!
至此,海军抗震救灾部队全部抵达灾区,旋即在汶川、北川、绵阳、绵竹、汉旺、映秀、什邡、师古等重灾区展开救援行动。海洋迷彩染蓝了座座废墟。
生死突击 海军勇士与死神抢夺生命
刚刚抵达灾区的海军陆战队员眼前,全是惊恐痛苦的脸、哀伤绝望的人。旅长陈昌锋顾不上喘口气,立即下令展开搜救。
倒塌的楼板、房梁盘根错节,混凝土与钢筋交缠在一起……陆战队员在废墟上拼命地挖,许多队员指甲挖掉了。机枪连副连长李小军眼角被砖头砸伤,伤口长达4厘米,简单缝合一下后,转身又冲进废墟。
撬棍、千斤顶、张力器、起重机、生命探测仪……为了抢救废墟下的生命,一切能用的工具都用了,一切能想的办法全想了,一切能做到事情也全都做了。
遗憾的是,陆战队员没能从废墟下找到生还者。面对一具具遇难者的遗体,他们难过地哭了。
天池、清平两乡,位于绵竹市西北山区一条大峡谷中,地震使山体严重崩塌滑坡,乱石和泥石流填塞了山谷,阻断了河流,淹没了村寨,形成了威胁下游的3个堰塞湖,数百乡亲被困绝境,生死未卜。
18日凌晨5时,海军陆战队两栖侦察队50名突击队员带着干粮、锹镐、攀缆绳、橡皮艇等山地救生装具前去救援。这些突击队员都接受过荒滩、孤岛、密林生存训练,遇山能攀岩,逢水能泅渡,个个具备全天候、全地域作战能力。
然而,突进峡谷才知惊险。一辆辆汽车被砸得面目全非,泥石流随着余震不断往下泻,似乎就连说话的声音都能引起山体滑坡。
避开泥石流,渡过堰塞湖,攀上断头崖,突击队员艰难地向峡谷纵深挺进。在御军门桥边,他们发现一个敬老院,里面25位老人已经被困6天。15名突击队员护送老人下山,其余继续爬山涉水,搜救群众。在一个叫龙王庙的地方,发现有一家4口被困堰塞湖孤岛中,4名队员奋力泅渡过湖,用树木、救生衣扎成木筏,将一家4口安全救出。
当最后一名被困群众获救时,陆战队员已在山谷里连续搜救36个小时,共解救被困群众142名,其中有18名重伤员。
救援没有结束,战斗仍在继续。5月20日,海军陆战队接到地方群众求救:数十名伤病员和老人滞留漩坪乡堰塞湖“孤岛”,面临被湖水吞没的危险!
海军陆战队某旅副参谋长李太峰带领两栖侦察队队长詹建中、中队长岑向华、战士卢勇等5名突击队员,乘直升机火速赶到漩坪乡。
雨不停地下,直升机盘旋了7圈,未能找到机降地点。由于直升机上没有携带滑降设备,如不能停降,救援行动就会无功而返。
“悬跳!”当直升机超低空悬停时,5名队员当机立断,强行跳向犬牙交错的山巅。
夜幕降临时,陆战队员将解救的12名被困群众成功送上直升机……
汶川大地震,北川首当其冲,破坏更为惨烈。在几乎已被夷为平地的北川县城,海军医疗队员用赤胆忠诚和精湛医术,不断创造着一个个生命的奇迹。
军医何 和战友单毅、朱宗红等人,在废墟黑洞中完成了首例截肢手术,挽救了“芭蕾女孩”李月的生命;博士张超几次爬进废墟观察,救出被困77小时的一名中年男子,并保住了他的双腿。
爱如潮水 海洋迷彩见证大海一样的深情
16日夜,北川县曲山小学。浩劫后的北川城陷入黑暗,曲山小学废墟上亮起了全城唯一的一盏灯光。这是生命之光、希望之光。海军医疗队护士长谢倩不时爬进黑洞洞的废墟,跪下身子,把手伸向黑暗中的3个被困女孩,鼓励她们“要坚强、要坚持”。
海军医护人员守护在废墟旁,单薄的迷彩服、白大褂根本无法御寒,背囊里的饼干和水也早已分给了废墟里的孩子,饥寒交迫的他们咬牙坚持,不离不弃,为挽救生命苦苦守候。
17日凌晨4时多,3名女孩终于相继获救。护士长谢倩从怀里取出捂热了的输液瓶,带着白衣天使爱心和温情的药液缓缓流入孩子寒冷的身体。
16日晚8时,汉旺镇东汽中学。陆战队工化营教导员欧阳建军带领60名官兵在仔细搜寻幸存者。搜救现场被探照灯照得如同白昼,废墟四周挤满了急切的家长,他们在等待奇迹发生。
现场险情不断,残损的断墙,随时可能倒塌。地方救灾指挥部调来大型挖掘设备,准备清理废墟,突然听见一个妇女嘶哑地喊:“不能,别伤着孩子!”
是啊,这里的遇难者都是中学生,花季少年,不能再伤害到他们。此刻,陆战队员的铮铮铁骨里流淌着绵绵柔情,他们决定放弃使用机械,小心地用手刨,许多战士双手血肉模糊。
死者虽然停止了呼吸,但也有尊严。在海军陆战队某营,官兵们每找到一具遗体,都尽量让遇难者带着一张洁净的脸入土。许多战士为此舍下自己唯一的一瓶矿泉水,为遇难同胞冲洗面容。
“血,这里有血迹。”在天池煤矿的另一个搜救点,机枪连战士张雨指着一块石头喊。副班长黄世超说:“可能有遇难者,大家用手清理。”说完,他蹲下身子,带头一块一块地清理。战士们喊着,扒着,手酸了,指头麻了。40分钟后,小黄和战友们清理完压在遇难者身上的杂物。这时他才发现,自己的双手扒出了鲜血,右手的中、食指指甲全部扒掉了。
在重灾区什邡市师古镇,海军37名女子陆战队员每天穿棱在断壁残垣之间,成为一群救受灾群众于水火的天使。她们进村入户,遇到孤寡老人和孤儿都主动“认亲”,用儿女柔情修补那些残缺的心灵。
海军援建的东北镇天河小学,有活动板房教室73间,配备课桌椅2500套,2300多名小学生在“六一”国际儿童节前重新走进教室。
海军紧急采购的60万平方米防水布空运至灾区,为受灾群众搭建起了8万平方米共5000户简易住房,“海军帐篷村”成为灾区一道新景观。
爱如潮水,蓝色迷彩见证了海军官兵大海一样的深情。
北川城开设第一所野战医院
5月13日上午,京郊某军用机场,54名医疗队员冲上天空。飞抵成都后,他们先急赴安县,再转绵阳,支援已苦苦支撑30多个小时的绵阳市中心医院。
5月14日下午,海军医疗队奉命挺进北川。突入县城后,因手术设备运不进来,救治工作一时难以展开。带队的海后卫生部副部长殷明、海军总医院副院长钱阳明等领导一合计,决定兵分两路:除3个医疗小分队进城救人外,其余20多人组成应急保障分队,千方百计把药品和设备运进城。
一边是断路,一边是悬崖,要靠肩扛手抬把一所野战医院数吨物资器械运进城,谈何容易!然而,绝地险境挡不住白衣战士的脚步。20多名男军医、女护士负重沿着悬崖上方的羊肠小道一路攀爬,顽强前进。
防疫军医王晓东一脚踩空,身体失重滑向悬崖,幸亏被一棵小树挡住,他爬起身接着上路。走在队伍最前面的药学博士史成河,患有严重腰椎间盘突出症,负重攀爬中每走一步都痛得钻心,几次累得虚脱,醒来后仍冲在最前面。
3公里路,连走带爬来回一趟要1个多小时,20多名医疗队员人人走了5趟。每一趟,都是踩着生死线、穿越鬼门关,每一个人的肩背都磨破了皮、勒出了血印。就这样,硬是将一座野战医院“背”进北川县城!
此后三天三夜,海军医疗队员不眠不休,先后救治重伤员92人,展开手术77台,并对8000余平方米的灾区环境、5000余名救灾官兵和群众进行了防疫消毒。
废墟里完成第一例截肢手术
“叔叔,我是不是很勇敢?”这是北川县曲山小学四年级学生李月被海军医疗队救出后说的第一句话。小李月埋在废墟下65个小时,左腿被楼板横梁死死压住。更让人揪心的是,在她身后仍有4名被埋的孩子还活着!
要救李月,只能截肢。然而,据在场亲戚说,小李月是北川城小有名气的“芭蕾女孩”,失去一条腿,对她是何等残酷!为慎重起见,海军医疗队骨科医生何勍几次爬进废墟观察,确认小李月左腿已完全坏死,才决定在废墟中实施截肢!
麻醉、截肢、止血……仅仅用了10分钟,灾区首例废墟上的截肢手术顺利完成,李月从地狱重新回到人间。
入夜,浩劫后的北川城陷入黑暗。救援人员抬来发电机,准备连夜施救,废墟上亮起了全城唯一的一盏灯光。7名海军医护人员守护在废墟旁,为挽救生命苦苦守候。
凌晨4时许,3名女孩终于相继获救。护士长谢倩从怀里取出焐热了的输液瓶,带着白衣天使爱心和温情的药液缓缓流入孩子寒冷的身体。
余震中完成第一例国际合作手术
5月17日下午,海军医疗队奉命撤出北川,再次驻战绵阳。54名医疗队员征尘未洗,又投入新的战斗。
5月25日,绵阳市中心医院手术室,一台“髋臼骨折切开内固定”手术正在进行。这是一台高难度手术。手术前,英国利兹医疗队队长阿萨德和海军博士军医张超商量治疗方案,谈到手术地点,张超没有丝毫犹豫:到11层去,那里有当地最好的无菌手术环境!然而,那间位于11楼的手术室,已在地震中严重受损,外墙开裂,选择在那里手术,意味着巨大的风险。
果然,手术进行中,青川发生6.4级余震,整个大楼剧烈摇晃一分多钟。置身险境的张超镇定自若,从容地完成由他主刀的手术。他的果敢和专业,给英国同行留下了深刻印象。
此后,海军医疗队与英国医疗队多次合作,双方在救死扶伤中建立了深厚的战地情谊。利兹医疗队队长阿萨德由衷地说:“与很专业的中国军医共事,令人愉快而难忘。”
( 据《 人民日报 》2008年6月19日06 版)
守护生命——记海军赴四川地震灾区首支医疗队
海军赴四川地震灾区首支医疗队———一个47人组成的蓝色“红十字方阵”,35天来,在废墟上,在黑洞里,在余震中,用爱点亮了一个个生命之光。
5月13日,海军首支医疗队抵达四川地震灾区至今,先后辗转绵阳市中心医院、北川县城、绵阳市九洲体育场、南河体育场、北川县桂溪乡等地,共诊治受伤群众10534人次,一线抢救危重病人46人次,开展各类手术319台,其中大型手术65台,承担了向重庆、昆明、广州、德阳等地转运583名伤员的途中医疗守护任务,被灾区群众亲切誉为“生命的守护神”。
5月15日,北川县曲山小学坍塌的教学楼废墟下,四年级3班的女学生李月,因左腿被巨大的水泥板卡住动弹不了,身体非常虚弱。
“只有现场截肢才能保住李月的生命,才能赢得救援时间!”海军医疗队与现场抢救的云南省地震救援专业队将商量的结果告诉李月的母亲。
手术只能在靠千斤顶支撑的坍塌的黑洞中进行,稍有不慎将危及李月的生命。同时,频发的余震对李月和在黑洞中手术的医护人员威胁更大。
11时20分麻醉完成,手术开始。主刀医生和内科护士依次艰难进入“黑洞手术室”。“手电筒!”“止血钳!”“刀片!”“纱布!”……生命的接力在紧张进行。11时30分,黑洞中传出喜讯:“手术成功!” (据新华社北京6月18日电)
危难关头,人民海军奉命出兵,挥师巴蜀,与全国人民共渡时艰,与十万大军并肩作战,与灾区群众携手抗灾……废墟上,蓝色迷彩成为一种生命的色彩。
挥师巴蜀 万里海疆吹响抗震救灾集结号
汶川告急!北川告急!绵阳告急!德阳告急!
汶川地震发生当天下午,海军党委紧急召开常委会。随即,海军陆战队、海军航空兵、海军总医院等相关部队人员和装备紧急集结,待命出征。
中央军委委员、海军司令员吴胜利上将,海军政委胡彦林上将深情指示:人民养育了我们,该是我们回报人民的时候了。
13日上午,由54名医疗专家、技术和保障人员组成的海军首支医疗队,乘专机飞向四川,当夜冒雨抵达重灾区绵阳,成为第一批在抗震救灾特殊战场上冲锋陷阵的白衣战士。
次日,海军第二、第三支医疗队紧急飞赴灾区。在岷江边上,两支医疗队各抽10人组成突击队,向震中汶川开进。同日,由16名海军卫生防疫专业人员组成的防疫队也飞赴灾区。
海军装备战线的军代表,也在重灾区开通数百公里保障线,支援海军救灾部队。海军司、政、后、装机关靠前指挥,院校科研单位专家群体担当后援,海军广大官兵争献爱心,万里海疆众志成城。
山崩地裂,交通阻断,震中地区一度成为座座“孤岛”。里面的情况怎么样?损失有多惨重?一时谁也说不清。指挥抗震救灾的共和国总理温家宝手中拿的灾区遥感图,居然还是多年前的老图。
14日清晨,海军航空兵某飞行团遥感飞机中队两架“奖状”型遥感飞机飞往灾区,执行遥感拍摄任务。
“奖状”中队是一支英雄的空中团队,组建20多年来,先后参加过珠峰测量、98抗洪等重大保障任务,两次荣立集体三等功。
就在起飞前,2号飞机自动驾驶仪突现故障。机长王振海心急火燎找到团领导请战:“就是抱杆飞,也要飞到灾区去!”
“抱杆飞”决不是简单的三个字,它是起飞的最低标准,对飞行员技术和毅力是一次大考验,稍有不慎,就会机毁人亡。但抗震救灾刻不容缓,带伤战鹰强行起飞。
而此时,人民海军又一支精锐之师做好了出征准备。
12日午夜,南国滨城湛江,汶川地震的消息让海军陆战队某旅旅长陈昌锋辗转难眠。23时30分,作战值班参谋报告:“上级来电,了解我旅兵力部署情况。”
放下电话,陈昌锋的第一反应就是:该我们上了!他相信,关键时刻,上级一定会想到用这支钢铁部队。为此,他们早就准备好了。
14日13时,被誉为“海上蛟龙、陆地猛虎、空中雄鹰”的海军陆战队某旅集结兵力2750人,206台战车,分3个梯队,横跨广东、广西、贵州、四川、重庆等4省1市,风驰电掣般向灾区开进。
与此同时,海军指挥组连夜赶赴成都,代表海军首长向成都军区抗震救灾联合指挥部请战:“海军陆战队是一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特种部队,希望把最难、最险、最急、最重的任务交给海军陆战队!”
16日凌晨,海军陆战队的迷彩铁流比预定时间整整提前6个小时抵达重灾区德阳。路途之远、速度之快、全程之顺畅,均创我军特种兵摩托化机动之先例!
至此,海军抗震救灾部队全部抵达灾区,旋即在汶川、北川、绵阳、绵竹、汉旺、映秀、什邡、师古等重灾区展开救援行动。海洋迷彩染蓝了座座废墟。
生死突击 海军勇士与死神抢夺生命
刚刚抵达灾区的海军陆战队员眼前,全是惊恐痛苦的脸、哀伤绝望的人。旅长陈昌锋顾不上喘口气,立即下令展开搜救。
倒塌的楼板、房梁盘根错节,混凝土与钢筋交缠在一起……陆战队员在废墟上拼命地挖,许多队员指甲挖掉了。机枪连副连长李小军眼角被砖头砸伤,伤口长达4厘米,简单缝合一下后,转身又冲进废墟。
撬棍、千斤顶、张力器、起重机、生命探测仪……为了抢救废墟下的生命,一切能用的工具都用了,一切能想的办法全想了,一切能做到事情也全都做了。
遗憾的是,陆战队员没能从废墟下找到生还者。面对一具具遇难者的遗体,他们难过地哭了。
天池、清平两乡,位于绵竹市西北山区一条大峡谷中,地震使山体严重崩塌滑坡,乱石和泥石流填塞了山谷,阻断了河流,淹没了村寨,形成了威胁下游的3个堰塞湖,数百乡亲被困绝境,生死未卜。
18日凌晨5时,海军陆战队两栖侦察队50名突击队员带着干粮、锹镐、攀缆绳、橡皮艇等山地救生装具前去救援。这些突击队员都接受过荒滩、孤岛、密林生存训练,遇山能攀岩,逢水能泅渡,个个具备全天候、全地域作战能力。
然而,突进峡谷才知惊险。一辆辆汽车被砸得面目全非,泥石流随着余震不断往下泻,似乎就连说话的声音都能引起山体滑坡。
避开泥石流,渡过堰塞湖,攀上断头崖,突击队员艰难地向峡谷纵深挺进。在御军门桥边,他们发现一个敬老院,里面25位老人已经被困6天。15名突击队员护送老人下山,其余继续爬山涉水,搜救群众。在一个叫龙王庙的地方,发现有一家4口被困堰塞湖孤岛中,4名队员奋力泅渡过湖,用树木、救生衣扎成木筏,将一家4口安全救出。
当最后一名被困群众获救时,陆战队员已在山谷里连续搜救36个小时,共解救被困群众142名,其中有18名重伤员。
救援没有结束,战斗仍在继续。5月20日,海军陆战队接到地方群众求救:数十名伤病员和老人滞留漩坪乡堰塞湖“孤岛”,面临被湖水吞没的危险!
海军陆战队某旅副参谋长李太峰带领两栖侦察队队长詹建中、中队长岑向华、战士卢勇等5名突击队员,乘直升机火速赶到漩坪乡。
雨不停地下,直升机盘旋了7圈,未能找到机降地点。由于直升机上没有携带滑降设备,如不能停降,救援行动就会无功而返。
“悬跳!”当直升机超低空悬停时,5名队员当机立断,强行跳向犬牙交错的山巅。
夜幕降临时,陆战队员将解救的12名被困群众成功送上直升机……
汶川大地震,北川首当其冲,破坏更为惨烈。在几乎已被夷为平地的北川县城,海军医疗队员用赤胆忠诚和精湛医术,不断创造着一个个生命的奇迹。
军医何 和战友单毅、朱宗红等人,在废墟黑洞中完成了首例截肢手术,挽救了“芭蕾女孩”李月的生命;博士张超几次爬进废墟观察,救出被困77小时的一名中年男子,并保住了他的双腿。
爱如潮水 海洋迷彩见证大海一样的深情
16日夜,北川县曲山小学。浩劫后的北川城陷入黑暗,曲山小学废墟上亮起了全城唯一的一盏灯光。这是生命之光、希望之光。海军医疗队护士长谢倩不时爬进黑洞洞的废墟,跪下身子,把手伸向黑暗中的3个被困女孩,鼓励她们“要坚强、要坚持”。
海军医护人员守护在废墟旁,单薄的迷彩服、白大褂根本无法御寒,背囊里的饼干和水也早已分给了废墟里的孩子,饥寒交迫的他们咬牙坚持,不离不弃,为挽救生命苦苦守候。
17日凌晨4时多,3名女孩终于相继获救。护士长谢倩从怀里取出捂热了的输液瓶,带着白衣天使爱心和温情的药液缓缓流入孩子寒冷的身体。
16日晚8时,汉旺镇东汽中学。陆战队工化营教导员欧阳建军带领60名官兵在仔细搜寻幸存者。搜救现场被探照灯照得如同白昼,废墟四周挤满了急切的家长,他们在等待奇迹发生。
现场险情不断,残损的断墙,随时可能倒塌。地方救灾指挥部调来大型挖掘设备,准备清理废墟,突然听见一个妇女嘶哑地喊:“不能,别伤着孩子!”
是啊,这里的遇难者都是中学生,花季少年,不能再伤害到他们。此刻,陆战队员的铮铮铁骨里流淌着绵绵柔情,他们决定放弃使用机械,小心地用手刨,许多战士双手血肉模糊。
死者虽然停止了呼吸,但也有尊严。在海军陆战队某营,官兵们每找到一具遗体,都尽量让遇难者带着一张洁净的脸入土。许多战士为此舍下自己唯一的一瓶矿泉水,为遇难同胞冲洗面容。
“血,这里有血迹。”在天池煤矿的另一个搜救点,机枪连战士张雨指着一块石头喊。副班长黄世超说:“可能有遇难者,大家用手清理。”说完,他蹲下身子,带头一块一块地清理。战士们喊着,扒着,手酸了,指头麻了。40分钟后,小黄和战友们清理完压在遇难者身上的杂物。这时他才发现,自己的双手扒出了鲜血,右手的中、食指指甲全部扒掉了。
在重灾区什邡市师古镇,海军37名女子陆战队员每天穿棱在断壁残垣之间,成为一群救受灾群众于水火的天使。她们进村入户,遇到孤寡老人和孤儿都主动“认亲”,用儿女柔情修补那些残缺的心灵。
海军援建的东北镇天河小学,有活动板房教室73间,配备课桌椅2500套,2300多名小学生在“六一”国际儿童节前重新走进教室。
海军紧急采购的60万平方米防水布空运至灾区,为受灾群众搭建起了8万平方米共5000户简易住房,“海军帐篷村”成为灾区一道新景观。
爱如潮水,蓝色迷彩见证了海军官兵大海一样的深情。
蓝色迷彩耀灾区——记海军抗震救灾第一医疗队(抗震救灾英雄谱)
时间:2008/6/19
汶川大地震,吹响了生命救援集结号。海军党委第一时间决定派医疗队驰援灾区。5月12日深夜,海军首支医疗队接到出征命令,47名医学专家和7名带队领导干部,成为最早成建制在抗震救灾特殊战场上冲锋陷阵的白衣战士。时间:2008/6/19
北川城开设第一所野战医院
5月13日上午,京郊某军用机场,54名医疗队员冲上天空。飞抵成都后,他们先急赴安县,再转绵阳,支援已苦苦支撑30多个小时的绵阳市中心医院。
5月14日下午,海军医疗队奉命挺进北川。突入县城后,因手术设备运不进来,救治工作一时难以展开。带队的海后卫生部副部长殷明、海军总医院副院长钱阳明等领导一合计,决定兵分两路:除3个医疗小分队进城救人外,其余20多人组成应急保障分队,千方百计把药品和设备运进城。
一边是断路,一边是悬崖,要靠肩扛手抬把一所野战医院数吨物资器械运进城,谈何容易!然而,绝地险境挡不住白衣战士的脚步。20多名男军医、女护士负重沿着悬崖上方的羊肠小道一路攀爬,顽强前进。
防疫军医王晓东一脚踩空,身体失重滑向悬崖,幸亏被一棵小树挡住,他爬起身接着上路。走在队伍最前面的药学博士史成河,患有严重腰椎间盘突出症,负重攀爬中每走一步都痛得钻心,几次累得虚脱,醒来后仍冲在最前面。
3公里路,连走带爬来回一趟要1个多小时,20多名医疗队员人人走了5趟。每一趟,都是踩着生死线、穿越鬼门关,每一个人的肩背都磨破了皮、勒出了血印。就这样,硬是将一座野战医院“背”进北川县城!
此后三天三夜,海军医疗队员不眠不休,先后救治重伤员92人,展开手术77台,并对8000余平方米的灾区环境、5000余名救灾官兵和群众进行了防疫消毒。
废墟里完成第一例截肢手术
“叔叔,我是不是很勇敢?”这是北川县曲山小学四年级学生李月被海军医疗队救出后说的第一句话。小李月埋在废墟下65个小时,左腿被楼板横梁死死压住。更让人揪心的是,在她身后仍有4名被埋的孩子还活着!
要救李月,只能截肢。然而,据在场亲戚说,小李月是北川城小有名气的“芭蕾女孩”,失去一条腿,对她是何等残酷!为慎重起见,海军医疗队骨科医生何勍几次爬进废墟观察,确认小李月左腿已完全坏死,才决定在废墟中实施截肢!
麻醉、截肢、止血……仅仅用了10分钟,灾区首例废墟上的截肢手术顺利完成,李月从地狱重新回到人间。
入夜,浩劫后的北川城陷入黑暗。救援人员抬来发电机,准备连夜施救,废墟上亮起了全城唯一的一盏灯光。7名海军医护人员守护在废墟旁,为挽救生命苦苦守候。
凌晨4时许,3名女孩终于相继获救。护士长谢倩从怀里取出焐热了的输液瓶,带着白衣天使爱心和温情的药液缓缓流入孩子寒冷的身体。
余震中完成第一例国际合作手术
5月17日下午,海军医疗队奉命撤出北川,再次驻战绵阳。54名医疗队员征尘未洗,又投入新的战斗。
5月25日,绵阳市中心医院手术室,一台“髋臼骨折切开内固定”手术正在进行。这是一台高难度手术。手术前,英国利兹医疗队队长阿萨德和海军博士军医张超商量治疗方案,谈到手术地点,张超没有丝毫犹豫:到11层去,那里有当地最好的无菌手术环境!然而,那间位于11楼的手术室,已在地震中严重受损,外墙开裂,选择在那里手术,意味着巨大的风险。
果然,手术进行中,青川发生6.4级余震,整个大楼剧烈摇晃一分多钟。置身险境的张超镇定自若,从容地完成由他主刀的手术。他的果敢和专业,给英国同行留下了深刻印象。
此后,海军医疗队与英国医疗队多次合作,双方在救死扶伤中建立了深厚的战地情谊。利兹医疗队队长阿萨德由衷地说:“与很专业的中国军医共事,令人愉快而难忘。”
( 据《 人民日报 》2008年6月19日06 版)
抗震救灾英雄谱:记海军赴四川地震灾区首支医疗队
2008年06月19日01:59
来源:工人日报2008年06月19日01:59
守护生命——记海军赴四川地震灾区首支医疗队
海军赴四川地震灾区首支医疗队———一个47人组成的蓝色“红十字方阵”,35天来,在废墟上,在黑洞里,在余震中,用爱点亮了一个个生命之光。
5月13日,海军首支医疗队抵达四川地震灾区至今,先后辗转绵阳市中心医院、北川县城、绵阳市九洲体育场、南河体育场、北川县桂溪乡等地,共诊治受伤群众10534人次,一线抢救危重病人46人次,开展各类手术319台,其中大型手术65台,承担了向重庆、昆明、广州、德阳等地转运583名伤员的途中医疗守护任务,被灾区群众亲切誉为“生命的守护神”。
5月15日,北川县曲山小学坍塌的教学楼废墟下,四年级3班的女学生李月,因左腿被巨大的水泥板卡住动弹不了,身体非常虚弱。
“只有现场截肢才能保住李月的生命,才能赢得救援时间!”海军医疗队与现场抢救的云南省地震救援专业队将商量的结果告诉李月的母亲。
手术只能在靠千斤顶支撑的坍塌的黑洞中进行,稍有不慎将危及李月的生命。同时,频发的余震对李月和在黑洞中手术的医护人员威胁更大。
11时20分麻醉完成,手术开始。主刀医生和内科护士依次艰难进入“黑洞手术室”。“手电筒!”“止血钳!”“刀片!”“纱布!”……生命的接力在紧张进行。11时30分,黑洞中传出喜讯:“手术成功!” (据新华社北京6月18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