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双流机场二所(2008.5.28)-北京(2008.3.1)外埠平信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陆航部公函封公函封
由陆航团副团长、“王牌飞行机组”姜广伟亲笔手书“成都军区陆航团抗震救灾飞行纪念 2008.5.16”
信封上有总参谋部陆航部部长马湘生将军亲笔签名
2008年汶川地震,马湘生将军指挥陆航团,直升机架起空中生命线
马湘生,二零零年晋升为少将军衔,湖北黄安(今红安)人,父亲是海军原副司令员开国少将马忠全。马湘生六八年初入伍,最初在陆军是个防化部队的喷火兵,同年九月他从陆军选飞到空军航校学习飞行,毕业后在空军某部飞直升机。
一九八五年中国空军首次进行飞行员等级评定,他是第一批特级飞行员。这一年,我军组建陆军航空兵部队,他又从空军回到了陆军。马湘生不仅是一名出色的飞行员,也是一名出色的指挥员。从飞行员开始,历任中队长、副大队长、团参谋长、集团军航空处长、新机种改装大队大队长,总参陆航部计划作训处副处长、司令部副参谋长、装备技术部部长、陆航部副部长、部长。
马湘生人称飞将军,在国庆50周年阅兵中,他驾驶“直9”武装直升机,作为领队长机编队飞过天安门广场。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汶川大地震发生。灾情严重,陆路、水路均被堵死,地面部队短时间内很难赶赴震中;天空连降暴雨,云层极低,救灾物资很难精确投送到受灾群众手中,危重伤员无法及时转运出山。
总参谋部下达了紧急命令:动用陆军航空兵部队,实施垂直机降。
14日上午,首批直升机在震中汶川县降落。晚上,总参陆航部部长马湘生,连夜组织各主要业务部门召开紧急短会,部署具体任务,提出明确要求。随后,从总部、军区、集团军各级陆航机关,到各陆航团的每一个机组;从作战训练部门到政工、装备、后勤各部门;从大西北到中原腹地、东南沿海各地域,全军陆航部队每一名官兵都迅速行动起来。
15日早晨,马湘生带领业务机关参谋人员紧急奔赴成都,参加了成都军区抗震救灾联合指挥部工作,统一组织协调全军各陆航团近百架直升机的救灾行动。同日,总参决定,再次在全军范围内,向灾区调集70架直升机驰援救灾行动。参加救援行动的军用直升机已经达到了120多架。
此时,来自全军各个单位的直升机轰鸣着向成都地区云集。中国军队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一次直升机行动,在大西南展开。在地震发生的当天,陆航团就派出两架直升机直飞汶川。
这是一次非常危险的航行。接近汶川时,如注的暴雨,厚黑的浓云根本不可能降落。指挥员命令机组重新调整航线,直升机迅速爬高了近2000米,仍然飞不出云区,舷窗外只有白茫茫的一片。汶川县城处于大山谷底,地形十分复杂,稍有不慎就会机毁人亡。两个机组强行向前摸索飞行了10多公里,仍然见不到一丝光亮,只好遗憾地结束了当天的勘察飞行。但他们带回的都江堰的资料,为组织抢救赢得了宝贵时间。
13日,两架直升机再次冒雨起飞,在雨雾中向汶川飞去。到了汶川上空,依然是能见度低,依然是找不到降落点,但陆航官兵并没有放弃。他们明白,一箱箱灾区群众急需的食品、通信设备等救灾物资已运抵凤凰山机场,承载着受灾群众的热切盼望。稍晚,参加任务的10多架直升机再次腾空而起,在巨大的轰鸣声中,向灾情严重的北川、青川、绵竹等县市飞去。
刘黎华机组在崇山峻岭中反复穿梭。刚刚翻过一座山头,不远处又出现了另一座更高的山,几乎就在眼前。机长刘黎华猛蹬舵,直升机贴着山坡转向峡谷。大家捏了一把汗。目的地绵竹金花镇,平整的地方都搭起了帐篷,各种线路纵横交错,既不能空投,更不能空降。
3分钟后,机组果断决定在一空旷农田实施空降。直升机稳稳降落,三分之一的轮胎陷入了地下。机械师童伟和孙宏高抓起一件件物品小心地推下机舱。5分钟,200多件急需的救灾食品投放完毕,飞机返航。
14日,太阳露出了笑脸,两架“黑鹰”从山谷中破雾而出,降落在震中汶川县映秀镇镇外的空地上。2000多名已经在废墟中苦苦煎熬了30小时的受灾群众欢呼起来,泪水模糊了人们的眼睛。
743号长机在副团长李翔的带领下,率先冲入云端,将军区司令部一支13人的应急通信分队机降汶川。
通信参谋王凯在牛脑寨山顶,用卫星电话向军区指挥部汇报:据目测,汶川县城三分之一房屋倒塌,急需救援。
这是与世隔绝40多个小时后,“孤岛”汶川向世界发出的声音。此后,应急通信基站紧急建立,虽然信号覆盖面和信道宽度有限,但已经可以保障同期徒步进入汶川的抢险部队同指挥部的联系。
这一天,空降兵也成功实现了空降。当美丽的伞花绽放在汶川上空时,带给大山深处的灾区人民无限希望。这一天,满载救援物资的飞机接二连三地起飞。汶川、茂县、理县、映秀……一天超过80架次的大密度飞行,开辟出一个个通往重灾区的空中桥梁。药品、食品、救援人员……通过空中桥梁源源不断地运进灾区;压伤、摔伤的各类伤员争分夺秒地被运了出去,使灾情得以迅速缓解。
至16日24时,直升机已经累计向灾区空投、机降救灾物资743吨,运出灾民和伤员559人。从16日起,救援工作由映秀等震中地区向周边偏僻山区深入发展。卧龙、耿达、银杏……每一个边远小镇都回荡着直升机的轰鸣声,一支支救援队伍被直升机输送到灾区的四面八方。救援部队在直升机的协助下,驻进四川全部40个重灾区的405个村社。
由于灾区情况紧急,空运任务繁重,机组人员每天的飞行时间都远远大于平时,有的机组一天要飞8到12个小时。在道路中断、时间紧急的情况,只有他们才能给受灾群众带来希望!侦察探明灾情,空运空投物资,转送救援人员和伤员,灵活机动的直升机,成为维系灾区与外界的仅存的空中生命线上桥梁。因此,直升机也被灾区各族群众称为“吉祥鸟”。(作者@辉心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