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1 上海商务版江西银行10元兑换券背面
图2 民国江西银行发行的一种无年号10元兑换券正面
图3 民国二十二年江西裕民银行发行的伍角辅币券正面
■湖南长沙 天心
江西省简称赣,别称赣鄱大地,是江南的“鱼米之乡”。其因唐开元二十一年(733)唐玄宗设江南西道而得省名,又因省内最大河流为赣江而简称赣。商朝时期,江西已进入青铜器时代。秦划分天下为三十六郡,江西属九江郡。汉武帝时划全国为十三州,江西属扬州。明洪武九年(1376),置江西承宣布政使司。清代改江西布政使司为江西省。民国时期,清朝的府、州、厅一律改为县,江西省共辖81县。由于江西古时就有“吴头楚尾,粤户闽庭”之称,故早在民国时期其风景就搬上了纸币。
民国五年(1916)4月10日,江西民国银行宣布歇业伊始,江西银行就着手筹备,同时发行了当年上海商务版的江西银行兑换券,计有1元、5元、10元三种面值,包括“黑框行章”“红框行章”等多个版本。其中发行的拾圆兑换券,纵100、横182毫米,由南昌百花洲丰记石印局代印。其背面图景即大文豪苏轼夜乘小船探访、写下著名的《石钟山记》之地——江西湖口石钟山(图1)。至民国十四年,江西银行被改组为江西地方银行。
石钟山位于江西湖口的东南岸,虽高不过50余米,但危崖临流,峻峰壁立,仰视如与天相连。其实际上不是一座山而是两座山,都由石灰岩构成。它下部均有洞穴,形如覆钟,面临深潭,微风鼓浪,水石相击,响声如洪钟而得名。两山分据南北,相隔不到1000米。南面一座濒临鄱阳湖,称上钟山;北面一座濒临长江,称下钟山。两山合称“双钟山”。登山远眺,襟带江湖,波光浩渺,天高水远,洲渚回合,展现出“水分林下清冷浪,山峙云间峭峻峰”的独特景观。它风景雄奇秀丽,居高临下犹如一把锁挂在湖口“门”前,号称“江湖锁钥”,自古即为军事要塞。登至山顶,可远眺庐山烟云、近睹江湖清浊。由于它位于长江、鄱湖的汇合处,水线分明,江流混浊,湖水碧清,以截然不同的水色“划”出了一条奇妙的界线,故甚称鄱湖一大奇景。
另外,民国时期江西银行还发行过一种无年号的拾圆兑换券。该券纵96、横181毫米,由武汉印书馆印制。其正面图景,即坐落于江西南昌赣江东岸,始建于唐永徽四年(653),因王勃“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诗句而流芳百世的滕王阁(图2)。贞观年间,唐高祖李渊之子、唐太宗李世民之弟李元婴曾被封于山东滕州故为滕王,且于滕州筑一阁楼名以“滕王阁”(已被毁)。后滕王李元婴调任江南洪州(今江西南昌),因思念故地滕州修筑了著名的“滕王阁”。该阁历史上先后重建29次,屡毁屡建,该券图案是根据1926年滕王阁被毁前景象之老照片设计的。
而在民国十七年(1928)1月7日开始营业的江西裕民银行,在正式营业之前业已发行纸币。民国十六年,使用江西平市钱局铜圆票加盖江西裕民银行流通,计有10枚、20枚、100枚;另外,在武汉印制国币辅币券5角一种,均主要在九江等地流通,由于流通不畅,次年全部收回,实物遗存极为罕少。此后,江西裕民银行之营业逐步走上正规、发展迅速,成为民国时期江西最具规模和经营时间最长的省级银行。其中该行于民国二十二年(1933)发行的伍角辅币券,纵56、横114毫米,由大东书局印制。其正面图景,即与湖南长沙的岳麓书院、河南商丘的应天书院、河南登封的嵩阳书院合称为“中国四大书院”的江西庐山白鹿洞书院(图3)。
白鹿洞书院位于江西庐山五老峰南麓,相传书院的创始人可以追溯到南唐的李渤。李渤养有一只白鹿,终日相随,故人称白鹿先生。后来李渤就任江州(今九江)刺史,旧地重游,于此修建亭台楼阁,疏引山泉,种植花木,成为一处游览胜地。由于这里山峰回合,形如一洞,故取名为“白鹿洞”。宋代书院讲学之风盛行,此地因朱熹和学界名流陆九渊等曾在此讲学或辩论,成为了理学传播的中心。从方位格局上看,书院坐北朝南,几进几出的大四合院建筑,布局相当考究;从建筑材质结构上看,石木或砖木结构以明、清建筑为主,屋顶为人字形硬山顶,颇具清雅淡泊之气。
来源:收藏快报